北京林业大学好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要紧论述,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,推行“1358”研究生教育水平工程,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,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。强化组织领导,健全人才培养体系。召开学校新年代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,颁布《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总体策略》,推行“1358”研究生教育水平工程,围绕“1”个人才培养目的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培养服务绿色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、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线的革新型、复合型和应用型领军人才;落实“3”项责任,即导师第一责任、学院(学科)主体责任、学校监管保障责任;构建“5”大体系,塑造思政工作、导师队伍、革新培养、水平保障和管理服务五大体系;推行“8”项计划,包含思政工作水平、导师育人能力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、革新能力、国际化水平、生源水平、学位论文水平与就业创业水平提高计划,加大分类指导、相互配合,着力健全新年代农林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。强化思政引领,完善协同育人机制。持续加大课程思政建设,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不断增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性和亲和力。抓好理想信念教育,积极培育样板党支部和党员标兵。举办研究生党员骨干培养学校,有效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用途。坚持校长每年主讲科学道德第一课,组建“生态文明建设”博士生讲师团,9年来累计宣讲近700场。加大基层就业引导,积极组织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,拓展“知国情、体民情、察林情”等实践育人活动,引导毕业生到林草行业、艰苦边远区域和基层就业。打造完善思政工作协同育人机制,明确导师、专兼职辅导员、班主任、党支部书记、管理职员等工作职责,拓展导师和专兼职辅导员专题培训,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。强化分类培养,增强实践革新能力。不断修订健全培养策略,依据不相同种类型研究生培养定位,打造差异性、模块化课程体系。持续推进科教融合,以大团队、大平台、大项目支撑研究生培养,推行31项科研反哺教学项目;设立革新专项,推行项目制博士招生,提高学术型研究生革新能力。推进产教融合,对接国家重大策略,累计建设18个校级特点实践基地,资助214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和科技革新专项,获批3个国家级示范基地。不断优化学科进步结构,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;成立生态文明研究院、两山理论与可持续进步研究中心等平台,依托北京高精尖革新中心引进高档人才和年轻人研究员,不断提高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。强化课程建设,提高教学研究水平。立项推进课程建设,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要。
2025年立项建设36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、13门慕课课程、8门研究生美育课程,从“学堂在线”等平台引进16门在线精品课程。组织拓展前沿讲坛,拓宽研究生学术视线。
2025年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300余人次进行专题讲坛;搭建“鹫峰绿色大讲座”“院士讲堂”等高档学术平台,立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。持续推进教学改革,使用慕课、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,拓展研讨式、互动式、案例式教学,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和水平保障体系,形成学位论文全过程水平保障闭环,并强化论文抽检和结果应用,将抽检结果与招生资格、招生指标等挂钩,进一步推进学位论文水平提高。强化导师责任,推进师资队伍建设。健全导师遴选方法,构建“选、核、培、奖”规范体系,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实行导师分类遴选,并设立破格遴选标准。完善立体化、模块化导师培训体系,搭建跨学科年轻人导师交流平台——“青导有约”,帮助年轻人教师成长,50个校外单位近600名导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导师培训。打造考核退出机制,构建“学生评价、导师自评、院学术委员会评价”考核体系,实行考核结果与招生挂钩。选树出色导师典型,评选表彰“十佳导师”和“出色学位论文指导师”,打造尊师重教好环境,不断提高导师全方位育人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