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科技大学着力加大研究生科技服务和挂职训练,不断健全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体系。
健全实践平台建设。打造校院两级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,保证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。学校研究生工作部自2025年开始,先后在北京、重庆、广西防城港,河北唐山、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等10余个省(市、区)的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打造研究生科技服务基地,为研究生踏入社会提供了中转站,为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、服务基层建设、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了大平台,为学校与地方拓展产学研合作开辟了新途径。
革新实践活动形式。坚持学科有侧重,岗上显专长的原则,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专长。对理工类研究生,以发挥学科优势为出发点,社会实践定位为科技服务。研究生在职位上进行学术前沿交流、行业进步调查,与企业技术职员一块进行技术难点公关,帮助企业搭建实验平台并对有关职员进行实验技能培训,促进科研项目孵化;对文史类研究生,社会实践定位为挂职训练。研究生深入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基层,参加文件起草和法规制定,策划组织大型活动。多元化的活动让研究生在深化专业常识、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感知行业进步,明晰职业进步规划,为个人创业打好基础,为就业选择提供参考。
加大实践过程管理。根据双重审核,双向选择,双重保障程序,过程管理日趋精细化、体系化。科技服务与挂职训练由宣传报名、选拔培训、上岗实践、过程走访、评审答辩、总结表彰六个环节组成,从学院审核、导师赞同的双重审核,到入围后进行实践职位与研究生的双向选择,再到岗前培训帮助研究生达成角色转换、为实践研究生购买人身保险构筑双重保障,过程一环扣一环,科学系统。实践过程中,各实践团队成立临时党小组,围绕成才表率、服务先锋、革新能手的主题拓展内部学习,做到活动有计划、有记录、有积淀。实践完成后,根据实践性、服务性及革新性需要,制定科学的考核勉励规范,对实践团队和个人从实践报告、答辩汇报、单位评价、参与人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。